資訊科教育目標、學習內容、及未來發展
(一) 教育目標
本科屬電機電子群,以培育資訊行業之基層技術人才為目標,為達成此一目標,應加強:
1.傳授資訊技術之基本知識。
2.訓練資訊技術之基本技能。
3.培育資訊技術相關實務工作的能力。
4.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與態度。
5.養成良好的安全工作習慣。
(二) 學習內容
1.課程內容
本科之課程內容涵蓋從事資訊技術相關行業所應具備之基本知識與技術能力。依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用課程三個階段循序漸進,以奠定學習基礎,並厚植深入研習與進修的能力。
‧ 一年級:修習一般科目及基礎資訊課程相關科目,使學生具備基礎資訊相關知識及技能。
‧ 二年級:著重基礎教育的延續及專業課程的傳授。
‧ 三年級:以專業課程為主,逐步應用在實務方面。
(1) 一般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計算機概論、社會科學導論、生活、音樂、美術。
(2) 部訂專業必修科目:包括基本電學、基本電學實習、電子學、電子學實習、數位邏輯、數位邏輯實習、電子電路、電子電路實習、微電腦結構、微電腦實習、微電腦週邊電路、週邊電路實習、電腦網路、電腦網路實習。
(3) 校訂必修科目:包括數位邏輯、數位邏輯實習、工業電子學、工業電子實習、程式設計實習Ⅰ、工業安全與衛生。
(4) 校訂選修科目:包括電腦軟體應用、電腦軟體實習Ⅰ、計算機組織實習、電腦軟體應用Ⅱ、電子學進階、基本電學進階、專題研究實習、網頁設計。
2.校訂必修與選修科目開課目的說明:
科 目 | 開課目的說明 | 備 註 |
數位電子學 | 加強數位邏輯之應用 | |
順序邏輯實習 | 作為數位電子學之理論驗證及應用、檢修能力 | |
程式設計實習 | 培養對程式語言設計之撰寫觀念與應用 | |
工業安全與衛生 | 學習對工業安全與衛生之認識及注重 | |
電腦軟體應用 | 建立對電腦套裝軟體之基本認識與相關知識 | |
電腦軟體實習 | 學習電腦套裝軟體之基本認識操作與應用 | |
專題研究實習 | 將所學之專業知識作整體規劃與應用 | |
電腦硬體實習 | 學習電腦組織結構之基本認識與應用,並具備丙級電腦硬體裝修之術科測驗能力 |
3.學習目標與修習課程如下表:
學習目標 | 修習課程 | 備 註 | |
(1) 專 業 知 識 | 1‧學習電子學及儀表之基本及相關知識。 2‧電腦硬體及周邊設備之相關知識。 3‧電腦軟體應用之基本觀念。 4‧程式設計之基本概念。 5‧網際網路相關之基本知識。 6‧工業安全與衛生之觀念。 | 基本電學 電子學 數位邏輯 電子電路 微處理機 數位邏輯 電子電路 程式設言 工業安全衛生 | |
(2) 技 術 能 力 | 1‧取得乙丙級電腦軟體應用、乙丙級電腦硬體 2‧基本儀表之應用。 3‧電子電路之接線能力。 4‧電腦軟體、電腦週邊設備、程式設計 | 基本電學實習 工業電子實習 電子學實習 數位邏輯實習 電子電路實習 電腦硬體裝修實習 專題研究實習 介面電路實習 物聯網實習 單晶片設計實習 | |
(3) 職 業 道 德 | 1‧培養責任心、榮譽感及自我肯定信念。 2‧加強團結合作、敬業樂群的精神。 3‧培養忠誠服務、尊重制度的觀念。 4‧養成重倫理、守法紀的觀念。 5‧養成明禮義、知廉恥的觀念。 6‧培養勤奮向上、樂觀積極進取人生觀。 | 國文 應用文 社會科學導論 法律與生活 將職業道德評量融入課程中 | |
(4) 人 文 素 養 | 1‧認識並尊重生命之價值。 2‧建立正確之工作價值觀。 3‧培養對美的鑑賞能力與藝術涵養的生活。 4‧培育關懷社會與重視環保之情操。 | 歷史 地理 社會科學導論 法律與生活 生涯規劃 音樂 美術 班會 |
(三) 資訊科及學生應具備未來發展之能力
1‧鼓勵本科教師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並將其研究心得於網路上發表。
2‧將教材資源置於網路中,供師生參考以達資源共享的目標。
3‧設立電腦軟體應用丙級合格檢定場、電腦技能基金會合格檢定場,方便學生在
校檢定。
4‧建立多媒體影音資料庫,提供隨選視訊參觀教學互動式服務。
5‧能配合時代轉變,建立終身學習的精神。
6‧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豐富生活內涵,建立正確職業道德觀念與態度,並增進
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的能力。
7‧本科提供兼具學術導向與職業導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有繼續進習研修之意
願與能力,俾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
(四) 升學與就業
1‧升學:以報考科大、師大工教系、技術學院、二年制專科為目標,並可參加軍警院校
招生或就讀空中大學。
2‧就業:可直接投入資訊工業技術相關職類工作,或參加國家相關職種之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