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高工電機科沿革:
本校從家政職校改制為商工科後,在民國66年成立電工科。第一批先鋒教師由科主任林重男主任和吳輝寶老師、林木根先生組成,招收學生每年級兩班,全科共計六班之規模。又於72年因應商科轉移擴大招生為每年級三班全科增為九班。
創科之初,電機科實施能力本位教學,學校課程設計著重學生技術能力之培養,每週實習課兩天為十四堂課,在紮實的授課之下,學生對於電工科所需之技術能力,普遍有著務實的自信。
迄今106年目前實施學年學分制課程,創科共計有40年歷史。期間大事紀如后所述:
66年成立電工科每年級招收兩班,實施能力本位教學
72年擴大招生為每年級三班。
75年導入PLC控制實習。
77年本校增設控制科,電工科又改為六班之規模。
78年實施群集教育課程,電工科改名為電機科,和控制科合為電機群。
82年規劃了選手訓練室、長期培訓室配、工配選手。
83年成立工配合格檢定場。
84年導入單晶片實驗並且成立室配檢定練習場,提供學生參加丙級工配檢定、室配檢定和 電匠檢定之標準練習場地。
85年成立機電整合實習工場,電機科正式邁入微電腦控制實習。
86年起高三實施專題製作實習。
88年實施學年學分制課程。
92年實用技能班家電技術科、餐飲技術科納入電機科編制;完成一二、三年段課程編訂。
93年實施CPLD教學課程。
95年成立室內配線丙級合格檢定場地。
98年家電技術科更名為電機修護科。
102年成立AMA先進微控制器應用合格檢定場及PCP國際證照合格檢定場地。
目前(1110901)電機科規模為電機科6班、電機修護科3班,電機科教師13人。
電機科主任傳承:
沿 革:民國六十六年設立“電工科”,民國七十七年改名“電機科”。
歷任科主任:林重男、李瑞洲、周玉峰、林金寶 ( 82.8 )、溫鼎清 ( 85.8 ) 、蔡榮芳 ( 89.8 )、謝世宗( 92.8 ) 、蘇文瑞( 94.8 )、吳進誠(97.8)、陳進冬(103.8)、簡彰宏(106.8)、李宜昇(108.8)、彭翊宸(111.8)
現任科主任:鄭文凱(112.8~)
根據教育部之教育目標:
學會認知的能力(to know)、學會做事的能力(to do)、學會共同生活的能力(to live)、學會發展的能力(to be)。而電機科的教育目標則為培養學生具備"自我成長,自我學習、發展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故本科注重學生的六項自我能力的開發:(一)服務的精神。(二)接受新知的好奇。(三)思考的過程。(四)應用的技巧。(五)創新的理念。(六)整合的能力。
以下即為本科的教學目標、發展目標和學生畢業出路簡介:
教學目標:
1.培育電機基礎技術人才,提供社會基礎電機人才。
2.培育微電腦控制、機電整合之技術人才。
3.培養具備職業道德、工業安全觀念之敬業樂群的現代化勞工。
4.培養具備探索自我、發展自我能力來因應時代進步的學生。
發展目標:
1.配合新課程規劃,課程開設兼具傳統電機與電腦、自動控制之專業知識與技術。
2.配合重點科技政策,發展微電腦控制、機電整合課程及技術。
3.鼓勵老師進修、研究及著作發表,結合時代脈動引進新的專業知識。
4.選修課程多樣化、實用化,讓學生適性的選擇升學或就業途徑。
5.結合老師專長積極輔導學生參加技能檢定,取得技術士證照。
學生畢業出路:
升學進路
(1)四技二專日、夜部
(2)師範大學工教系
(3)軍警專院校
(4)一般大學日、夜部。
就業進路
(1)水電及電氣工程之裝配人員
(2)水電及電器行負責人
(3)電機、電子、半導體產業之技術員
(4)電機、電子半導體產業之技術技師、助理工程師
(5)自動控制之規劃、操作、施工、維修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