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危害防制
- 認識檳榔
1. 紅灰檳榔---檳榔子夾荖花、紅灰
2. 白灰檳榔---檳榔子裹石灰外包荖葉
- 檳榔的危害
◎破壞水土保持:檳榔根淺,保土吸水力差,易破壞土壤的水源涵養功能。每公頃檳榔園一年約造成十萬噸水量流失、地下水層每年下降五到二十公尺、表土每年流失十公分以上。且檳榔種植於超限利用的山坡地,造成山坡地水土資源流失。
◎農業經濟問題:檳榔佔農畜產值的第四位,農作物中僅次於稻米,歸納造成檳榔業快速成長原因有:檳榔消費人口增加;產銷層面為「高利潤」;檳榔生長為粗放經營,省力又省工;檳榔樹齡及結果期俱長。
◎社會環境問題:檳榔攤林立街頭,不僅佔用道路妨礙交通,而且破壞都市景觀。
嚼食檳榔者亂吐檳榔汁與檳榔渣,有礙觀瞻且破壞環境衛生。「檳榔」與「西施」的連結,造成「檳榔色情化」,衝擊社會道德文化,影響年輕人價值觀。
◎醫藥衛生問題: 檳榔子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荖花」含有過量的黃樟素,過量的黃樟素也易導致肝癌。「單純檳榔子」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檳榔易造成口腔病變,如口腔黏膜纖維化、白斑症等,檳榔也可能與糖尿病、懷孕併發症及肝癌等疾病有關。
口腔癌與檳榔的關係:
嚼食檳榔者的口腔癌罹病率,較未嚼食檳榔者,高出28倍。
嚼食檳榔且有抽菸習慣者,口腔癌罹病機率是常人89倍。
嚼食檳榔且有吸菸、飲酒行為者,其罹患口腔癌是常人的123倍。
三、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口腔內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
-口腔內有不明原因的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
-口腔內有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的黏膜潰瘍。
-口腔有不明原因的出血,頸部可摸到硬塊。
-舌頭的活動性受到限制,舌頭半側知覺喪失或有麻木感。
四、如何預防口腔癌
1.避免菸草、紙菸、煙斗、檳榔、酒等長期對唇、舌和口腔粘膜的刺激。。
2.避免長期直接曝露在強烈陽光底下,必要時戴帽子或塗防曬品。
3.如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有所摩擦,應立即前往牙醫矯正。
4.飲食要正常,食物營養要均衡,有時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也有可能誘致癌症發生。
5.避免長期食用太熱或太辣的食物。
6.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早期口腔癌的治癒率可達八成以上。